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 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
发布时间:
2024-09-10 17:00
禁烟火是寒食节的一种传统风俗活动,作为节日的特定风俗来说,寒食节禁火有它的由来,主要是为了纪念介子的功绩,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禁火是沿袭了旧时的习惯,民间各个地区根据习惯的不同进行仪式活动,表示对节日的敬重。
禁火的由来
寒食节禁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了,禁火的由来和寓意也是比较有意义的。在周代时人们不但有火的崇拜,还有大火星崇拜。那时人们认为天上的大火星是凶星,禁火可以避其灾难。对于火的使用,那时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,代替旧火,这成为当时国家和民间的一件大事。这样每年春社时节,要祭祀土地神,祈求一年丰收,还要统一禁火。换取新火前有一个停火禁火时间段,曾叫禁烟节,也叫寒食节。禁火期间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,不能点火做热饭。等禁火节一过,赐来新火才可以烧柴做饭。
寒食节饮食多样
作为节日,寒食节自然少不了一些特色的美食等,全国各地在这个时节的饮食习惯是比较丰富多彩的。在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、凉面、凉糕等等。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(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,晒干后用土炒黄)作为寒食日的食品。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(即将五谷杂粮炒熟,拌以各类干果脯,磨成面)。寒食节,民俗要蒸寒燕庆祝,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、鸣禽及走兽、瓜果、花卉等等,蒸熟后着色,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,装点室内,也作为礼品送人。
参加拜祭
人们习惯性的将寒食节与清明节联系在一起,长久的发展中也有了寒食节参加祭祀的传统。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“野祭”。后演变为皇家祭陵;官府祭孔庙、祭先贤;百姓上坟等。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,致祭、添土、挂纸钱,然后将子推燕、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,用柳枝或疙针穿起,置于房中高处,意沾先祖德泽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