躲端午躲几天 共计三天要牢记
端午节,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。在这一天,也有很多的相关说法需要我们牢牢记住。其实,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有好的人生和未来运程,端午节的一些讲究和说法是要牢牢记住的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我们的运气和运程都加倍。
端午躲午共计三天
端午节在我们国家,是有很多特殊的民俗的。比如一些地区就流行着躲午的传统。在古代的躲端午,一般是指,端午节不允许外嫁妇女回家,所以躲的是端午前后三天。但是在如今花,在各地基本没有这个习俗了。
躲端午是怎么来的
关于端午要躲午间的来历,很多民间会流传着一些故事和传说。比如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、五月五日是恶月、恶日。东汉王充《论衡·言毒篇》云:“夫毒,太阳之热气也,中人人毒……太阳火气,常为毒螫…天下万物,含太阳气而生者,皆有毒螫。”后随阴阳观念传入,“恶”又指盛阳,如《论衡》对“五月五日生子不举”的解释:“夫正月岁始,五月盛阳,子以(此月)生,精炽热烈,厌胜父母,父母不堪,将受其患。”《论衡》将五月“恶”的理解或归之于“太阳”以及阴阳术数中“盛阳”,惧畏仲夏五月“太阳”、“盛阳”。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,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,从而产生了“掩身,毋躁,止生色”等诸多禁忌。潘荣陛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,以避免井毒的侵害。《嘉靖隆庆志》记云:“已嫁之女召还过节”。又,《滦州志》:“女之新嫁者,于是月俱迎以归,谓之‘躲端午’”。
切记拜祭龙祖
端午节,在我国古代也有拜祭龙祖的习惯和说法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“龙升天”吉日祭龙祖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"风尚,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中原,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。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。